《潜行者》经典观后感10篇
《潜行者》是一部由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执导,亚历山大·凯伊达诺夫斯基 / 阿丽萨·弗雷因德利赫 / 安纳托利·索洛尼岑主演的一部剧情 / 科幻 / 悬疑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潜行者》观后感(一):这是一个名不副实的垃圾片 两天内分成五六次看了苏联电影《潜行者》的3/4,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名不副实的垃圾片。我一直在期待惊喜,但自始至终没有出现,而且整个片子不知所云,10分我只能给4分。而且,这个片子不能算科幻片。 《潜行者》观后感(二):诗歌的内在逻辑 间隔九年重看此片,《潜行者》依然是我最珍爱的电影之一。它源于一次对存在意义的重新审视与尝试性探索,即使是一次未尽的尝试,也已足够让塔可夫斯基留名青史。 《潜行者》观后感(三):Σίβνλλα τί θέλεις ? 太完美了! 不过,看后只记得... 骷髅的婀丽腰身和黑裙,流淌着无人照顾的红头发 毁弃了制度的水,漫过编年史残片 你的眼睛低垂时,哀伤幽暗的爱之欲火 思辨,意义,不敢面对的愿望和真相?请原路返回。 《潜行者》观后感(四):物质与精神的平衡 站在接近天空的高地 凝望谷底 回声消解梦 灵魂嘲笑肉体 用螺帽引路 搭乘电车开进烂醉的巷口 触摸风 总有某种天堂重叠着地狱 桃红色的和尚敲打木鱼 总有某种动物流着泪水 青石台阶的尽头高楼林立 光明因背叛光明沉淀成雾 泥土埋藏泥土拯救虚无 看见世上多少无辜的人们 相信魔鬼 也代表耶稣 《潜行者》观后感(五):装的一手好逼 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失败者,为了逃避现实,捏造出一个需要历经重重险阻才能达到的有求必应的“房间”,然而近乡情更怯,到达也无法进去,回到现实中来,依旧是败狗一条。如果把它作为一部科幻悬疑片来看,全程无看点,作为哲学文艺片来看,全程都是槽点。三个小时过后竟依然存活,默默佩服自己的生存力足够顽强。真是装的一手好逼…… 《潜行者》观后感(六):其实我很想给二星…… 那片废土的潮湿空气弥漫全片,得吧得吧的三个秃头老爷们儿穿行三小时,令我无比郁闷地分作七八次,前后用了得一个月,才断断续续地看完,塔可夫斯基的这是第三部,童年和这部的摄影都令我印象深刻,有些静帧可以做屏保了……可是除了画面极富质感之外真的很难让人有看下去的动力,不知这是片子的成功之处还是失败所在……总之我把收集到的先看完再说吧…… 《潜行者》观后感(七):無纖無掛的臆想 仿佛是夢境中無纖無掛的臆想,電影在面前展開時,悄無聲息地把觀者引領進這幻想的世界。當小姑娘靜靜地觀看桌子上移動的玻璃杯時,故事又回復到了開始,而此間所發生的一切,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在真實地堅持,還是早已神志不清了,清晰的只是塔科夫斯基那精到得仿佛手術刀一樣的電影語言和無盡的憂傷。PS:三個潛行者乘坐軌道車的一組鏡頭,有神奇的催眠作用。 《潜行者》观后感(八):Duality 暂时地帮助我发现了两个我。 一个是现在的痛苦的我。认识外物的过程受阻,种种矛盾由内部而生,对知识对意义的抵触心理日增;对任何现象都无法得出结论,自己渐渐被困在一个无知的壳子里。 另一个是一直以来活着的幼时的我。蹲在院子里,看木片、泥土、坑洼里的积水,雪上冒出的白气,水上浮油生出的五彩,踩着青苔脚底有滑腻的感觉,不知自然冷酷又美丽地存在。 《潜行者》观后感(九):简评 “区”中的“房间”如同一个潘多拉魔盒,不断引诱绝望的人进来,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冒险。潜行者是个异类,他不为自己开拓求解,只是甘愿作为一个指路人,为人指引圣光。其实潜行者就如同一个传教士,一直信奉着自己的神明。所以当最后被作家和教授将自己引以为傲的信仰击碎时,不由得绝望至极。但生活就是这样,根本没有绝对的真理,只能在永远在寻找真理的道路上前进着,在道路上获得诗意的人生。 《潜行者》观后感(十):长沟流月 大概会问自己,自己走到Komnata前的时候,会怎么样?会带着什么样的愿望进去? 答案大概是,如同影片里那样,并没有进去,愿望刚一进入表象也就飞走了。 只是木然地坐在房间的门口,很久。 然后收拾起包裹,疲惫地返回。 像我这样的访客,大概是不会被Zona欢迎的吧。 或者,就像潜行者说的那样, 我已经失去了铁丝网那边的一切,这里,就是我的全部的尊严、价值和——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