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无常,心安即归处

小磊文学网 2021-01-10 14:19:19 30

来源 | 师父曰

作者 | 蓝心觉

孩提时,我们学习说话,学习走路;少年时,我们学习认字,学习写字;青年时,我们学习与他人相处;中年时,我们学习与自己相处……

我们的一生,似乎都在学习中。

每个人都希望人生开挂,光彩耀人,被赞誉,被瞩目。

无论是何种方式,忙碌似乎都被看成是生命充满意义的体现。

人生面临最大的选择是如何死亡,这不是死或不死的选择,而是怎样去赴死。

看透生死是贯穿一生的功课,每个人都有一辈子的时间来学习。

然而,很多人却总是回避衰老和死亡,期望长生不老,幻想生命没有极限。

01

在活着的时候

学习面对死亡,会活得好些

年轻时,我们充满活力,上能登山,下能潜水;后来,我们逐渐长大,也逐渐衰老,连走路都没有以前灵活了。

我们无法想象自己将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也无法接受自己不存在后,这个世界的繁华烟火都与自己无关。

我们奔波劳碌,以为这样就可以逃离死亡,就可以与死亡划清界线。

殊不知,这样做只不过是自欺欺人,就像掩耳盗铃、一叶障目一样,只是生活在恐惧里,活在畏惧死亡的自欺里。

没有人喜欢变老,因为容颜、能力、权力、智力等等都会随之减弱,是让人痛苦的,所以会产生失落和沮丧。

但是,不喜欢变老并不表示我们就可以不变老,这是个事实。

随着逐渐变老,我们选择的余地会越来越少,这个时候就要学会适应,学会从容,从容地迎接一切。

从容地迎接一切,包含从容地赴死。

从容地赴死并不是选择安乐死或者自杀。

安乐死和自杀都是把本来很痛苦的过程变得很轻松,这是偷懒不负责的行为,逃避了面对死亡的过程,也逃避了内心升华的机会。

从容地赴死也不是否认死亡,否认死亡也许会减轻痛苦,但也会阻碍我们,不仅仅是阻碍了我们生命最终的学习,还阻碍了我们与心灵的良性沟通。

从容地赴死是选择把终结视为净化,把死亡视为心灵的升华,让生命的真正意义得以实现。

02

学会接受,一切自有安排

当我们面对不可避免的变老时,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可以选择升华,不是因为无奈,而是因为谦逊。

也许,只有在我们学会接受一切自有安排的时候,才会做出从容地赴死的选择。

无论是否相信有来生后世,从容地走向死亡,都是对一种永恒信念的最高信服,相信生命的一切都具备最终的完整。

一行禅师曾说:“浪潮在发现自己是水的那一刻开悟。刹那间,死亡恐惧消散不见。”

为什么要信仰佛教呢?

因为我们都畏惧死亡的空无,不知道死亡的另一边究竟是通往何处,而信仰佛教,会有一个方向,知道自己死了以后能够有一个好去处。

在佛教看来,生和死都是生命流转的一种相,有生的相,就会有老的相、病的相、死的相。

从相上来说,正如天地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样。

我们出生就像春生,发育就像夏长,衰老就是秋收,死了就是冬藏,这是一个自然规律。

这么一说,死亡是不是就没有那么沉重了?

03

正视死亡,才不可怕

我住在南山寺往生堂的那段日子是最坦然的。

记得有一个四五十岁的阿姨,看上去不像有病的人,她的子女跟在她身后,她走进我们的房间,手里还拿着一张她自己的黑白照。

我很诧异,心想:这群没病的人怎么到这里来了?她手里拿着的是她双胞胎姐妹的照片吗?

还是有人问出了我心中的疑惑:“师兄,您这是怎么啦?”

她轻轻地很柔和地答道:“我来舍报。”

她说得很淡然,好像是回答“你吃饭了吗?”一样。

虽然我知道阳寿尽了可以安详往生,如果阳寿还没有尽,业障净除后,往后各方面都会顺易些。

可是,谁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谁有把握往生?

这不是一般的赌注,拿命来作筹码吗?我听后,沉默了,被震撼了。

她说完,盘腿,打坐,念佛。

大家都没有再说些什么,房间里出奇的安静,我也念佛了。她进来后,仿佛整个房间都被沉淀过滤了一遍。

没过几天,我离开了南山寺,不知道她后来怎么样了。

在我接受理疗、手术、康复的漫长岁月里,身上时常要插上各种针和芯片再通电,全身都痛,看书痛,喝水痛,吃饭痛,睡觉痛……

每每想起她,心中就莫名地生起一种坦然。

于是,在这段最重要最煎熬的时间里,我选择放弃一切选择,把生命完全交付于更高的力量,我可以接受空无。

我也怕死,但我活了下来。我活下来,不是因为怕死,而是想好好地死去。

04

做选择的时候,也是在学习放下的时候

有句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

一个人在彻底面对死亡后,才有可能获得新生。

我常把做手术的那天当作自己的第二次生日。那时候,我被截去了一大节骨头,又换上新的骨头。

有个成语叫“脱胎换骨”,这是很带祝福的成语,我认为我被祝福了,我获得了新生——换骨,脱胎。

佛法中有把“死亡”称为“往生”。从生活中来说,超脱一种局限,得到释然,我认为也是一种往生。

很多人因为怕死,所以努力活下来。

但是,我们要学习的真不仅仅是因为怕死而撑下来的毅力,而是要知道自己潜意识想要死、内心有样东西在逃避,还要炼就超脱出来的能力,强大自己的心力,迎接一切的撼动但不为所动。

面对内心巨大的痛苦时,把心灵的力量拿出来,转化自己的生命。

当面对绝望,而又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和希望时,是不会放弃自己的生命的,我们的生命就有可能因此而改变,因为我们会自觉地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

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珍惜每一天,也珍惜每一个痛苦、恐惧和绝望的时刻,去探索生命的奥秘。

彻底面对自己内心和生命中的困难,开始看到生命有不同的道路,也相信自己遇到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我们自己就拥有无限的力量,实在不能解决的,也能够坦然面对。

如果我们一直精进修行,有成就的话,身体有了衰老的相,马上就可以换掉,再得一个清净、庄严的相来利益众生,死亡来临是很喜悦的。

再者,因为可以离开娑婆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所以也很欢喜。

钝一点的话,觉得自己这辈子自学佛以来没有做过坏事,一直在积德修善,相信起码可以生善道,面对死亡也心胸坦荡。

再钝一点,觉得自己这辈子没有对不起别人,没有做坏事,虽然谈不上有大修行,但是起码相对清净,没有错乱因果,没有浪费人身,很平静地度过了这一生,也可以做到死而无憾。

在活着的时候,学习面对死亡,了解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更全然、自在地活着。

一切的宗学归根结底,无非就是要我们学习不怕死亡、准备死亡。

相关Tags:人生生活

相关阅读